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持续提高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丰富思政课教学案例,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7月13日—7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行11人赴新疆师范大学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
此次研修由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张丽娟作开班动员仪式。开班式后,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中华民族奋斗的团结伟力》王建华、孙秀玲两位教授做了专题讲座。通过此次专题讲座,学员们对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如何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了更深的认知。

接下来,研修培训班组织全体学员在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参加现场教学。在乌鲁木齐研修人员前往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国际大巴扎进行现场学习,了解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和当下以及多民族聚居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情况,从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深刻领悟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为后续思政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挖掘了珍贵素材,更好地引导学生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伊犁学员们前往了林则徐纪念馆、伊犁博物馆、伊犁将军府进行现场学习。伊犁博物馆生动展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灿烂历史,使全体学员们深刻理解了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根基与不竭源泉,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中所焕发的生机活力以及对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价值。伊犁将军府和林则徐纪念馆作为历史上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关键见证,使全体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边疆稳固统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得以存续发展的根本屏障,在新征程上要将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转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守护边疆稳固的时代责任与自觉行动。

最后,学员们前往了霍尔果斯口岸进行现场学习。霍尔果斯口岸作为连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金色桥梁,承载着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与未来“一带一路”的无限憧憬,使学员们了解了霍尔果斯如何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成为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缩影,以及其“一步跨两国”的开放格局与多元文化交融。深化了学员们对“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实践的理解,为思政教育注入鲜活素材。

通过此次研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扩宽了思政课教学和研究视野,增强了教学改革意识,学习了教学改革经验,收集了思政课教研素材,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走深、走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研修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研修收获颇丰,要积极总结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内容,把学习领悟到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持实践落实、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