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流专业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9-06-20


目    录
 
一、所在高校基本情况
二、报送专业情况
1.专业基本情况
2.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3.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4.近3年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情况
5.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6.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7.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8.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9.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三、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一、所在高校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长治学院学校代码10122
学校办学
基本类型
√地方院校 □部省合建高校
√公办  □民办
在校本科生总数12594人近3年年均本科招生数3400人
专任教师总数560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比例33.57%
生师比20.97:1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87.5%
推进高水平本科建设整体情况 
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转变观念、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本科建设向高水平发展。
1.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一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我校出台了《长治学院关于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实施方案》,2018年停招了教育技术学、公共事业管理、秘书学3个专业,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环境生态工程、商务英语3个专业,2019年停招了信息与计算科学、舞蹈表演2个专业,新增了网络与新媒体、药物化学2个专业;二是不断挖掘和提升现有专业的优势特色,2017—2018年度,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优势特色专业。
2.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三是深化国际合作育人,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推荐优秀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交流学习,选拔优秀教师、学术带头人赴国外高校访学交流,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3.探索实践教学新机制。一是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和科技创新平台。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为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提升我校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4.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地互动、合作共赢”的原则,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与社会用人部门合作更加紧密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建设“产教融合、校地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校地(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5.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校对教学管理制度文件进行了彻底梳理,通过“废、改、立”,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强化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定期开展教师教案、试卷、毕业论文、期中教学质量等各种专项检查,实现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常态化,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保障。
学校关于本科
人才培养的重要
政策文件
 
序号文件名称印发时间
1关于印发《长治学院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2018年)》的通知2018.06
2长治学院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2017.09
3长治学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实施方案2015.04
4长治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2012.12
5长治学院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实施暂行办法2011.12
6长治学院实践课程教学管理暂行规定2010.12
7长治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2007.09
8长治学院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建设实施方案2007.06
9长治学院优秀课程评选方案2006.04

二、报送专业情况
1.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代码030503
修业年限四年学位授予门类法学
专业设立时间2001年所在院系名称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
专业总学分170.5专业总学时2187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6.7%
本专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9%
注:以上数据填报口径为2018-2019学年数据。
2.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杨晓娟性别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学历
出生年月1963.5行政职务主任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和近三年
主讲的本科课程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3.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年份毕业生
人数
境内升学
人数
境外升学
人数
就业人数自主创业
人数
2018年1077235
2017年1127042
2016年513021

 

4.3年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情况
 
类别序号项目名称所获奖励或支持名称时间等级授予部门
教学成果奖1
教学名师与
教学团队
1
专业建设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
建设项目
2018.05省级山西省教育厅
课程与教材1
实验和实践
教学平台
1
教学改革项目1项目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2018.05省级山西省教育厅
其他
(限50项)
1 山西省青年教师技能竞赛(思政组)二等奖2018.06省级山西省教育厅
2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特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3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一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4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一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5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一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6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二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7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特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8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特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9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特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0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一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1 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一等奖2016.11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2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二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3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二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4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二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5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二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6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二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7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一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8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二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19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二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0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二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1 第七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二等奖2017.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2 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二等奖2018.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3 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三等奖2018.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4 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三等奖2018.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5 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三等奖2018.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6 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二等奖2018.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7 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二等奖2018.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8 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二等奖2018.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29 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二等奖2018.10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30 山西省高校教师教育联盟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政治组二等奖2016.10省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31 山西省高校教师教育联盟第三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政治组三等奖2017.10省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32从民国时期房地契约看长治回族社区的土地买卖的情况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7.09省级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等
 
 33长治地区女性问题研究山西省第十五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7.09省级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等
 
 34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长治郊区霍家沟村孝道途径及意义研究山西省第十五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7.09省级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等
 
 35大学生不同年级宿舍人际关系的比较研究--以长治学院为例山西省第十五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7.09省级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等
 
 3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课堂效果调查报告》山西省第十五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7.09省级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等
 
 37从民国时期房地契约看长治回族社区的土地买卖的情况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7.11国家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注:1.专业建设指本专业获得省部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一流专业等建设项目支持情况。
    2.其他指本专业教师和学生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奖励和支持情况。

5.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2012年独立建制,至今已有十八届毕业生。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既能在中小学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党务政务管理、文秘等工作的地方性、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以“就业能称职、深造有基础”为总体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建立“工作坊”形式的科研能力提升小组就是探索之一。专业素养为基础,能力提升为导向,重在拓宽视野、训练思维。
结合区域革命文化,利用假期进行开放性实践是探索之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探索之三,是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直接参与、策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活动。
探索之四,更多的为学生创造对外交流的平台,让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探索之五,是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全校范围内积极主持并参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实现学科交叉、知识交融、信息共享、交流畅通。
探索之六,是建立与中学的多方面合作,组织学生参与中学教学工作,使人才培养的衔接工作真正富有成效。
探索之七,是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和进行十九大精神的“面对面”宣讲活动。
 
 
 
 
 
 
 
 
 
 
 
 
 
6.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专业改革,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要求,形成 “一个目标(中小学政治课教师)、三个延伸(宣传、党务政务管理、文秘)”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中小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为抓手、“实践课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为统领和“政论性文章的写作为基础”的培养方案。实现技能培养与思想素质培养相结合、专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相结合、普遍提高与尖子生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当地文化资源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六结合”教育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根据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与科学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最新的2018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力度。
   
 

  •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为教师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身体力行践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条,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在教师使用机制上,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让他们可以发挥其所长,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有成就感;高标准、严要求、压担子,促进教师的成熟和成长;按照公平、公正、客观的标准,为教师营造做事业的氛围,为教师的成才、成长提供方便;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的用人机制,鼓励、奖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 改进课程教学内容。以加强科学的常规教学管理为基础,加强和充实教研室建设为保障,以各级各类精品公开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为重点,带动我部教学工作稳步提高;根据学科培养定位,全面优化课程结构,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整合教学内容,避免无效重复;革新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改革,始终把教学摆在第一的位置。近三年,我系教师主持完成和在研的省级及以上教改、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4项。


第四,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一是依据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加强未来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的环节培训。二是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近三年,在国家级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29项奖项,在省级比赛中获奖的有2人次。近三年,学生发表4篇CSSCI论文,申请4项省级大创项目,5项省级比赛荣誉,1项国家级比赛荣誉。
 
 
 
 
 
   

7.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第一,进一步完善师资梯队建设,科学合理地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健全师资培养培训制度,加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外出访学、进修,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稳定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扩大教师队伍的规模,重点引进获得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最终形成教学科研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学科建设梯队。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拓宽视野,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第三,将全面开展与加强校际合作,加强与全国高端学术机构、兄弟院校的广泛合作,在提升专业影响力的同时,提高与国内外知名院校、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第四,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教学竞赛等活动,打造教学名师,构建教学团队,促进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建立专业课教师的“传”、“帮”、“带”制度,通过老教师的指导,扶持青年教师尽快走上教学和科研轨道。
8.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依据标准,开展三个阶段的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开学初期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在这三个阶段中,专业教师坚持听课制度,通过听课并进行反馈,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实行评教制度。在每学期末,都要进行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通过评教制度,激励教师讲课水平的提升。近三年我系教师评教的分数都在90分以上。
通过一套闭环质量监控体系,取得如下的成果:第一,教师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近三年,我部在青年教师赛讲中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近三年,考取研究生的比率平均在66%以上;第二,管理方式不断优化。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考试方式等方面都进行认真梳理并不断查缺补漏,使得管理更加优化;第三评价机制和模式更加完善。评价环节由评价课堂教学“教”到评价课堂教学、学生的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并重,评价内容由关注“教”到关注学生“学”,进一步体现“学生中心地位”,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9.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强化就业服务。打破传统“铁饭碗”就业观,树立主动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优势,选择符合个人潜力发展职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和自主创业,积极参与“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一部分有深造意向的毕业生,可通过考取研究生继续在校学习。近三年我系就业率分别为 92.16%、96.43%、91.43%,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2001年招生,已经有18届毕业生。我们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不断更新毕业生信息。三年来,本专业毕业学生分别为51、112、107,毕业生大多工作在山西省基础教育、社会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本专业就毕业生就业单位或学生继续深造高校展开调查,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人才质量得到社会认可。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给予较高评价,认为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能适应职业和岗位的需要。
 
 
 
 
 
 
 
 
 
 
 
 
 
 
 
 
 
 
 
 
三、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举措
 
第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学科的良性互动。
本专业在2015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被评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为了推动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和谐共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凝练团队,使专业的每一位教师既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同时又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领域找到自己的学术研究定位与研究专长,促进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得以有效贯通和有机融合。
第二,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和创新。
为社会培养与输送优质毕业生是我专业建设的根本目标,同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专业建设的核心指标。一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加强学科交融,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学科内容,打通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学科之间的限制。同时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紧跟中学课程改革变化的趋势,做出调整。二是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素养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着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价值目标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三是高度重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要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围绕“就业能称职、深造有基础”,强化专业特色的打造与凝练。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教师技能小组和科研能力提升小组两条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做了大量的探索。通过从学生现实表现及反馈来看,两项工作收获丰富。教师技能小组要加大深入课堂第一线的实践,在具体环境中提升本领。科研能力提升小组以“两个中心,多个面向”(以地方研究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中心,结合不同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方向与兴趣)的思路,以“专业素养为基础,能力提升为导向,重在拓宽视野、训练思维”为培养目标,继续在工作中寻找不足,进一步改进,为学生深造打下深厚的科研基础。
 
 
 
 
 
 
 

 
 

学校意见与承诺
我校承诺,如获立项建设,将对该专业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安排充足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并给予充分的人员支持、物质保障、政策倾斜,并将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专业建设顺利完成,通过认定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省教育厅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来源: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