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教研室设置

深耕集体备课,以案例教学激活“原理”课育人实效
发布时间:2025-03-25

2025年3月初,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9名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下面简称“原理”)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聚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出现的理论难点与思想困惑,通过梳理问题清单、打磨解答文本,最终形成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教学成果,尤其在以案例教学提升“原理”课教学实效方面达成共识,这为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思路。

“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使命。但传统教学中,“原理”课理论抽象、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教学实效的关键瓶颈。此次集体备课会明确,案例教学作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其学术根基源于三大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契合这一核心原理;情境认知理论主张知识需在真实场景中习得,案例教学将抽象理论与具体情境结合,助力学生提升知识迁移能力;问题导向学习理论则以问题驱动学习,案例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实践路径设计上,备课团队围绕“如何让案例教学落地见效”形成五大策略。从时事热点切入是首要选择,团队提出选取“哪吒二”“小红书对账”等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象并客观评价,让课程紧跟时代脉搏;从经典文本深化维度,计划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观点与当代社会问题结合,设计案例分析任务,既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精髓,又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学生生活贴近性出发,聚焦大学生就业、消费主义、网络文化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以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共鸣,提升课堂参与度;在回应真实问题方面,针对“劳动价值论在数字经济时代是否适用”等学生提出的困惑,专门设计案例分析环节,增强教学的实用性与说服力;同时注重案例教学的过程性与层级性,过程上分为 “引入案例 — 分析讨论 — 总结提升” 三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层级上设置基础层(简单案例掌握概念)、提高层(复杂案例深化理论)、拓展层(跨学科案例拓宽视野),满足不同学习需求,进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此外,备课会还明确了案例教学的四大注意事项:案例选择需遵循典型性、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原则,确保服务教学目标;案例呈现可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形式,增强吸引力;案例分析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思考;案例总结需要提炼规律结论,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开展,是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未来,“原理”教研室将继续结合专家理论指导,深化案例教学在“原理”课中的应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将“原理”课打造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