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研室围绕“提质量、强内涵、促发展” 核心目标,以教学规范落实、专业建设推进、评估准备强化为抓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形成多维度特色亮点,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学质量管控:全周期闭环管理,筑牢教学根基
教研室构建 “前期复核 — 期中检查 — 期末总结”全周期质量管控体系,实现教学各环节精准把关。2 月 20 日,全体成员集中开展上学期试卷复核整改工作,从评分标准一致性、卷面批改规范性、成绩登录准确性等维度逐项核查,确保考核评价公平严谨;4 月 23 日 - 24 日,聚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3 门核心课程开展期中教学质量检查集中听课,既肯定授课教师教学资料详尽、内容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优势,也精准指出“教学方法传统、新技术手段运用不足” 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明确方向;7 月,统筹推进期末阅卷、成绩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估及教学大纲修订工作,通过数据复盘总结教学成效,以大纲优化适配人才培养需求,形成 “检查 — 反馈 — 改进 — 提升” 的闭环管理机制。
二、评估准备工作:靶向发力精准部署,夯实迎评基础
面对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教研室提前谋划、靶向施策,确保迎评工作有序推进。4 月 8 日,以 “迎接教学质量大检阅” 为主题,针对教学档案完整性、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化、教学设计科学性开展专项整改,统一档案归档规范,细化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设定”“学科前沿案例融入”等要求;4 月 11 日,专题部署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明确各教师职责分工,制定 “任务清单 + 时间节点”推进表,确保评估指标逐项落实;8 月,启动下学期哲学类课程磨课工作,采取“中上旬教师自主打磨 + 8 月 19 日 - 28 日集中研讨”模式,组织焦竹新、刘改莲、蒋承伟等 6 名教师围绕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开展深度打磨,参照《长治学院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磨课标准及评分表》规范教学形式,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学生中心理念落地,为新学期教学质量提升及评估迎检做好充分准备。
三、专业建设与思想引领:双轨并行,提升育人实效
教研室同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与思政育人工作,实现 “教学”与 “育人”同频共振。3 月 4 日,聚焦思想政治教育辅修专业前期论证展开专题讨论,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置、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深入研讨,为辅修专业申报提供专业支撑,助力学院专业布局优化;5 月 28 日,组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研讨活动,全体教师结合哲学课程教学实际,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课程内容的融合路径,推动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既强化教师思想理论素养,也为后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路,切实提升哲学课程育人实效。
哲学教研室将继续围绕教学质量提升、评估成果巩固、专业内涵深化等重点工作,持续优化工作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