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德法”)以其独特的内容体系致力于学生“价值观念”转变和“核心素养”培育两方面的育人效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法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抓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重要源泉。核心素养的培育有赖于学生亲身体验和真切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德法教研室借助多元教学方法,依托社会实践,有效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致力于提升课程的思想力、感召力、引领力。
1.内容上:立足教材,拓展文化资源
德法教研室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以当前的教材内容为主,结合学生兴趣点,提炼课程讨论主题,整合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等相关文化内容,并将之融入当前的教学方案中,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2.方法上:情景启发,课内课外结合
德法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利用情境启发的教学方式,以教材内容和红色内容为基础,组织“党史故事我来讲”课堂活动,构建富有育人特色的优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形成对中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理论探究意识;课堂外,教师组织学生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
3.实践上:合作分组,成果呈现与互评共育
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主题,划分为5-8个小组,合作探究项目化特色方案的设计,开展深入生活的实践活动,形成集绘画、剪纸、微视频、路线图等特色成果,在此过程中有益于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更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基因。在实践教学中,带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挖掘、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入手,基于实践成果,开展专项评价活动。从而有效肯定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热情,实现其在“核心素养”和“价值观念”两个方面的共同进步。


